English

处世能力与健康长寿

2000-03-20 来源:生活时报 兰河 我有话说

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(WHO)对身心健康提出的新概念是:人的健康应包括机体和精神的健康状况。机体的健康状况为五快:食得快、便得快、睡得快、说得快、走得快;精神的健康状况为三良好:良好的个体、良好的处世能力、良好的人际关系。其中,良好的处世能力——“处世能沉浮自如,具有控制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,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,并保持与身体内环境的平衡,常有心中满足感”,在这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,精神健康尤为重要。

医学心理学家认为,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中,除注意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外,应特别强调精神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间的相互影响,以及与人们相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。人们生活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,工作事业、家庭生活及各种不测事件都会使人遭受挫折,进而,可以引起各种心理异常。这样,讲究心理卫生,稳定心理情绪,保持心理的健康尤为重要。人作为身心结合的有机体,其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依附的,彼此制约的。所谓“形具而神生,好、恋、怒、哀、乐藏焉”。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,但如果太过或不及时,就会影响人的健康。因此,健康应是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的。

在我国古代,大体上儒家主张“自强不息”,培养积极进取精神为主;而道家则主张“恬淡虚无”,“静神”以排除杂念。两者各有可取之处,又各有不足之点。因为,人的理念和追求是受到社会制约的,若一味进取而达不到目的时,就易丧失信心;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,绝对的恬淡、虚无也是不可能的。唯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,既培养积极进取精神,以增进生活的乐趣,又恬淡、虚无,以避免挫伤情感,方能在世间进退自如,立于不败之地,并保证身心不受损害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